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抗肿瘤治疗
抗肿瘤治疗
发布时间:2025-02-16 23:35:06 作者:美高梅mgm1888网站 阅读量:
皮肌炎(DM)是以累及皮肤、横纹肌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D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直观的皮肤损害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某些皮肤损害㊣与潜在的内脏损害、恶性肿瘤、实验室指标异常及预后有关[1]。
1.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表现:肩胛带肌和颈前伸肌对称性无力,持续㊣数周至数月,伴或㊣不伴食道或呼吸肌肉受累。
2. 肌肉活检异常: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性变、核膜变大、核仁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
3. 血清肌酶升高:血清肌酶升高,如醛缩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
4. 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电图有三联征改变,即时限短、小型✅的多相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性激惹和异常的高频放电。
判定标准:确诊✅皮肌炎应符合第5条加1~4条中的任何3条;拟诊应符合第5条及1~4条中的任何2条;可疑应符合第5条及1~4条中的任何1条标准。
讲了这么多DM的诊断标准,但其中最为直观的还是皮肤表现的异常,就让界妹带你看看DM带来的皮肤损害是什么样子吧~
Gottron丘疹:Gottron丘疹为形状不规则扁平、紫红㊣色丘㊣疹/斑丘疹,偶伴有少许鳞屑,较陈旧的皮损可㊣出现萎缩或色素脱失。常见于手指关节背侧(图1)及肘、膝、足踝关节伸㊣侧,也可见于足㊣趾背侧。早期或不典型丘疹可被误诊为扁平疣、扁平苔藓等。
Gottr㊣on征:若上述部位仅见红色、暗紫红色斑片或萎缩性斑疹时称Gottron征。(图2)
Heliotrope征:典型皮疹位于双上睑,为淡紫红色斑(有时伴眼睑及眶周组织肿胀,图3)。
曝光部位皮肤红斑:见于头皮、面部、耳部、颈部、上胸部、肩部等,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紫红㊣㊣斑(图㊣4)。
皮肤异色症样红斑:DM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萎缩、色素沉着或消退、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散在或片状分布于面部、四肢和(或)四肢伸侧和上背部。对称、融合的淡紫红色斑丘疹,伴皮肤异色样改㊣变,累及前臂伸侧,颈部及肩胛区称为披肩征(shawl sign)(图5),大腿上部侧缘称holster征。
甲周改变:包括甲周毛细血管扩张、扭曲,甲周红肿、瘀点、触痛,甲小皮✅粗糙㊣增厚,边不规则、皲裂等。DM患者甲周毛细血管扩张(图6)常提示疾病活动,虽无肌肉等症状亦需系统㊣㊣性治疗。
技工手:发生于双侧拇指尺侧、食指和中指桡侧的伴有脱屑和皲裂的角化样改变,同机械操作工手相似,故称“技工手”(图7)。
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皮肤损害表现,如恶性红斑、水疱和大✅疱、溃疡性损害、钙质沉着、脂膜炎、向心样鞭痕样㊣红斑等。
目前,DM的病因仍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和肿瘤有关。总之抗肿瘤治疗,诱发它的“嫌疑犯”众多,今天,界妹就带大家来看一㊣个DM的病例,一起探索导致这位患者发病的“嫌疑犯”。
女性患㊣者皮肌炎诊断㊣标准,78岁,因“手部炎症”而就诊于皮肤科,自述在手部使用了3个月的强效类固醇后没有缓解。既往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服用羟基脲10年余[㊣5]。
实验室检㊣查:甲襞、指间关节(图7A、D)和双侧手掌出现明显红斑和剥落,并伴有角化样改变,拇指内侧和食指外侧出㊣现脱皮皮㊣疹(技工手)(图7B),近端甲襞的皮肤镜检查显示毛细血管扩张(图7C)。抗核抗体滴度为1:80,肌酸激酶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确实没有出现肌无力也没有其他皮肤症状,也没有进㊣行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但一些DM患者会✅㊣表现出典型的皮肤损害,其肌肉疾病表现可为迟发性、亚临床性,甚至无肌肉损害。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无其他显著提示症状存在时,甲周改变是DM的重要诊断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一直使用的羟基脲引起了医生的重视。会不会是药物引起的皮肌炎呢?
因为药物不仅会导✅致D㊣M,而且㊣在药物导致的DM中,近半数都是由羟基脲导致的,于是医生立即让患者停用了羟基脲。果不其然,在停㊣㊣㊣药一个月后,患者的红斑和瘙痒有了显著改善,这坐实了DM的诊断。
羟基脲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包括PV,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也见于治疗重症银屑病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羟基脲对于患者而言一般耐受性良好,毒性低,但长期应用除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外,也会导致皮肤及黏膜不良反应[7]。(正如上文病例中所提到的情况)
羟基脲引起的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提出的可✅㊣能机制有:①抑制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阻碍DNA损伤修复,导致㊣表皮萎✅缩;②抑制红细胞 DNA合成,使其巨幼样变,难以通过毛细血管,导致组✅织缺氧;③个体的生物学特征,特别是同时参与皮肤代谢与药✅物代谢的多态性基因。此外,患者自身的小血㊣管异常、代谢疾病、干扰素α与羟基脲的协同作用等,均可导致溃疡发生[8]。
其余的可导致DM的药物还有阿托伐他汀、青霉素、青霉胺、卡替卡因、尼氟灭酸等。此类药物同DM㊣相关性表现为:
所幸药物导致的DM患者大多会在停药之后病情有所好转,不会让患者遭㊣受进一步的身体损害,但这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提示意义。
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知道,羟基脲诱发的D㊣M是一种肌肉病性DM,其皮肤病变与经典DM相同。同时,药物是㊣可能的致病因素这一点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因为停药会让患者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如果医生能够及时发现诱发DM的原因,就能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