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盐皮质激素作用
盐皮质激素作用
发布时间:2025-02-27 08:43:47 作者:美高梅mgm1888网站 阅读量:
2024年,是中国急诊医学高速发展的一年,从急㊣诊急救大平台、急诊科研、心脏骤停中心建设和中毒中㊣心建设,再到罕见病诊疗、蛇咬伤诊疗规范化和急诊信息化建设共识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2024年急诊医学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
急诊急救大平台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具体承担✅的重要工作,在2024年度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因四川省的地貌既有✅平原,又有高原,政府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中心、以德阳市急救网络为模板建设覆盖全省的急诊急救大平台,平台建设将㊣延伸到乡镇、村社,使全省院前急救网✅络达到“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新疆尔自治区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政府着手推动新疆尔自治区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以大平台倡导的“呼叫㊣即急救,上车即入院”的先进理念,切实解决新疆地区120转运路途远、转运时间长的难题,以提高边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团队的推动下,从平战结合的维度大力推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打造完善的海、陆、空三栖救援体✅系。
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指导下,各级心脏骤停中心(CAC)不断推动心肺复苏体系建设,使以“体外心肺复苏(ECP㊣R)”为代表的高水平复苏技术进一步下沉到地市级和区县级医院,大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并进一步降低了神经系统后遗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力推动辖区内ECPR的普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开展数量、质量稳步提升,累计开展了800余例。结果显示,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是1.2%左右,使用ECPR㊣后提升为25%左右。Circulation发表的《2024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学和治疗建议国际共识》,也充分肯定ECPR是提高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核心技术。
2024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研究人员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中国蛇咬伤科学研究成果十余篇。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急救部王金龙博士,在《柳叶刀》发表了题为“Snakebite envenomation: first aid and rescue network”的评论文章,首次阐述了急诊急救网络在蛇咬伤救治中的核心作用,为世界蛇咬伤救治工作提供㊣了参考。2024年7月,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部《中国蛇伤救治指南》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正式发表,同年8月指南英文版在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发布。指南发布后,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教授组织指南解读专家组,详尽地制作了完整的指南解读材料,包括PPT、指南解读教案全书等,并录制了解读㊣视频,所有材料将用于指南向基层的推广,免费提供给所有蛇咬伤诊疗医护人员。
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七次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上,吕传柱教授作了题为《中西医协同创新——提升急救能力,打造旗舰㊣科室》的专题报告,用详实的案例指出了中医药急救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调。同时,大会专门开辟了急诊中西医结合㊣专㊣场;启动了“中西医协同创新在急性脑病诊疗中的多中㊣心研究”项目,这一研究项目将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急诊医学模式㊣注入新活力,并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与旗舰科室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范例。而在国际上,中医整体观㊣念已经影响现代医学研究,今年国外研究者在Nature Immunology发表了题为“A pairwise cytokine code explains the organism-wide response to sepsis”论文,以脏腑为概念的整体观贯穿整个基础研究的设计,为脓毒症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
脓毒症的早期诊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急诊科通常是脓毒症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的地方,在患者早期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急诊科脓毒症前瞻性研究项目拟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按省、市、县三级分类,纳入了40家不同级别的医院。研究旨在探索综合医院急诊科脓毒症患者救治策略并分析影响患者救治效果的可能因素,重点研究脓毒症患者急诊科早期液体复苏策略、院前抗生素使用和就诊过程各时间节点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适用于卫生院和救护车上使用的脓毒症早期评估工具。
急诊中毒中心是我国开展急诊“五大中心”外的重要延伸。以天津地区为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视中毒中心建✅设,医院急诊科在2024年度获批了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认证的天津首个“中毒检测与救治中心”,同年获批“中毒类国家应急医疗队”,成功建设了天津㊣市急性中毒救治科普基地。天津地区中毒中心建设将为国内其他地区急诊中毒中心建设提供优良的模板。
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指导下,分会信息化学组牵头制定了《中国急诊信息化建设规范专家共识》。共识聚焦于构建覆盖急诊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患者信息快速录入、病情评估智㊣能✅化、急救资源优化调配、救治过程实时记录与监控等,以实现急诊救治的高效、精准与可追溯。
HA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以“急腹症”在急诊科㊣就诊。为提高急诊科医生识别及处理HAE的能力,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专家组协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等,撰写并发布《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急诊科诊疗路径》。该路径结合急诊科实际情况绘制了疾病诊疗路径图,为多学科合作提供了清晰的诊疗思路。在急诊医学分会的组织下,于全国开展了46场路径宣讲与实践优化讨论会,在线万人次。通过宣教,一年多来,急诊科独立或协同其他科室已成功诊断了数十例HAE㊣患者。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创造性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要求,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县级医院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标㊣准,在全国组织了284家医院参与填报质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会着手✅制定《中国县级医院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2025年版)》及《评价体系操作手册》,计划在2025年对全国500~1000家县级医院进㊣行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评价。同时,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急诊专家走基层”活动,各省级分会组织开展了大量常态化的下基层工作盐皮质激素作用。
让世界听到中国急诊人的声音,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一直以来的重要目标。2024年9月29日㊣至10月2日,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钰教授为首的㊣中国急诊医师团队远赴拉斯维加斯参加了第18届美国急诊医师年会(ACEP),曹钰教授作了专题演讲。2024年10月13—15日,应欧洲急诊医学会(EUSEM)邀请,26位中国急诊专家参加了第18届EUSEM年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0篇学术论文被大会㊣接收,其中大会发言6篇,oral✅ poster 1篇,e-poster论✅文13篇。大会期间主办方还专门组织设立了“中欧急诊医学圆桌会议”,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代表㊣和中国专家们一起探讨了✅急诊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卢中秋、曹钰、魏捷、穆叶赛等4位中方代表作了专题发言,重点讨论了急性中毒救治中的热点问题。
执笔人: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急救部 王金龙 海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颜时姣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吕传柱